“民以食为天”。在德州市9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20多项与“吃”有关,其中就包括宁津长官包子的制作工艺,长官包子因源于宁津县长官镇而得名。长官镇位于宁津县北端,北临漳卫新河,与河北省的东光、南皮二县隔河相望,是宁津县唯一回汉杂居的乡镇,古朴典雅的清真寺作为宁津县的地标性建筑就矗立在该镇长官街。相传,清真寺为明朝永乐年间建成,后经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间数次维修,建成二进三院的规模。有楼、台、殿、堂等传统风格建筑,挑角飞檐,上覆琉璃瓦盖顶,房脊上饰龙、狮等雕塑。据《宁津县志》村镇名录:“长官旧治原名长湾店,因有湾坑绕村颇长,故而得名。”相传很早以前历朝中央政府都在长湾店设置地方管制机构,元朝达鲁花赤长官曾驻扎在这里,统领各营的兵将。长官有事需派传令兵骑马到各营号令,传令兵所到各营门前高喊“长官有令——到长官街——”久而久之,长湾店就叫成“长官店”、“长官街”了,这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长官包子成名于清道光年间。“面白皮薄、香味浓郁,馅大肉嫩、肥而不腻。咬一口,顺嘴流油,品一下,满口留香。”这是人们对长官包子的评价。清朝末年,张之洞在京任内阁军机大臣时,就曾请长官的回族师傅,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