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6月24日启动 刚挖出的沙口笋。沙口笋头大尾小,成烟斗状,通体金黄,笋肉鲜甜无渣。 一坛笋衣宫廷肉。 百花酿沙口笋。 太极笋丝凉瓜羹。 昨日(12日),禅城区张槎街道召开2023年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暨笋王争霸赛活动通气会。此次活动将于6月24日在佛山西华里饮食文化城举行启动仪式,届时将有千人笋宴、笋王争霸赛、国笋文化创意市集等精彩活动。更有300万元消费券面向市民发放,以及“笋风破浪”露营嘉年华带来的全方位笋文化体验,让沙口笋在这个炎炎夏日“火”一把。 千人笋宴+“笋王”争霸赛 多彩活动擦亮张槎文化名片 6月24日是端午假期,张槎街道将举行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启动仪式暨笋王争霸赛颁奖仪式。这是张槎街道大力挖掘本地特色美食,讲好张槎故事,擦亮张槎文化名片的重要举措。 通气会公布了此次活动亮点。在6月24日开幕式现场,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笋野”来啦》情景互动歌舞、《国笋恋》歌曲演唱、2023年张槎街道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启动仪式、“笋王”争霸赛等,用精彩的节目突出张槎美食文化。 当天还将举办千人百围全笋宴,盛情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并在佛山^+app上架少量特惠笋宴商品,供市民抢购。通过规模盛大的千人笋宴,进一步推动沙口笋美食文化发扬光大。 当天的“笋王”争霸赛上,将特设笋王公益拍卖环节,邀请辖区知名企业参与笋王公益拍卖,同时邀请3名珠江形象大使走秀展示“笋王”风采,推介张槎笋文化,进一步提升笋王形象。 而在西华里中央广场分会场,将设置国笋文化创意市集和欢乐游戏互动区等,让全民参与张槎国笋美食文化节盛会。 在国笋文化创意市集,这里搭建有“笋”元素的潮流艺术装置,搭配整个市集的设计风格,成为本次活动的标志装置,吸引市民集中拍照打卡,带动每个参与活动的市民成为自媒体,自发宣传沙口笋美食文化。 在欢乐游戏互动区,这里准备了《快速包粽子》《旱地龙舟赛》《欢喜拔春笋》等游戏,让市民在游戏娱乐中收获沙口笋带来的乐趣,赢取第九届笋文化周纪念品、优惠券等礼品。 同时,分会场将放置直径4.38米大盘盛满美味笋粥,用大盘笋粥迎接食笋老饕,真正做到有得玩有得吃,乐趣满满。通气会透露,笋盘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大盘笋粥。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前期,主办方将发放价值合共300万元消费券,供市民抢购。市民可于笋节期间在张槎街道辖区内参与活动的餐饮店消费使用,这将进一步刺激餐饮业消费市场,带动本地消费。 国笋美食文化+户外露营活动 “笋风破浪”露营嘉年华邀您参加 通气会还透露,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期间将举办“笋风破浪”露营嘉年华,将张槎沙口笋美食文化与王借岗公园户外露营休闲文化结合,赋予沙口笋冰爽清凉、休闲一夏的独特风味。 “‘笋风破浪’露营嘉年华包括‘笋乐舞台’艺术表演、亲子露营活动、亲子竹林研学、自助茶歇区、特色‘笋摊’等。”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在露营的同时可欣赏乐队表演,品尝张槎特色小食,参与亲子互动游戏等,全方位体验笋文化魅力。 同时,活动现场将对前期网络投票评选的张槎十大笋店进行颁奖授牌,推介宣传张槎美食店铺,吸引市民消费打卡。如长虹美食餐厅、银天大酒店、江太史家宴、福卫荣酒店等,都是在本地深耕笋菜多年的美食商家,各自凭借特色菜在网上打擂比拼,看看谁才是大众心目中的“笋店前十”。 “一半沃土一半沙,潺潺流水竹林过。国笋才露尖尖角,早有农夫来采集。焖煎炒炖刺身爽,师出张槎品岭南。” 通气会现场,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永庆即兴发挥,用一首打油诗向在座各位生动介绍了沙口笋的生长环境、采集时节、烹饪手法,以及张槎美食文化。 诚如这首打油诗所言,沙口笋种植在汾江与东平河交汇于张槎的河滩地,在河水冲刷淤积的细沙泥混合土壤里,沙口笋每逢5月初夏时节,便长成头大尾小、中间弯曲的烟斗状,从泥里探出脑袋,这时便有笋农采集上市,成为本地消暑避夏的清凉佳品。在一代代张槎厨师的传承开发下,沙口笋逐渐形成白焯、蚝油焖、炒土鱿等传统做法,如今在国笋节的带动引领下,沙口笋菜式更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而放眼整个美食文化领域,张槎食文化源远流长,先有张槎下朗村江孔殷作为“百粤美食第一人”开创了“太史菜”,引领粤菜食坛数十年;后有莲塘村陈如岳创制美酒玉冰烧,为世界各地米酒消费者所喜爱;再有陶陶居主要创办者,大富村人谭杰南被称为“酒楼大王”;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广州和港澳的名厨大多出自张槎,故粤菜文化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师出张槎”之说。 近年来,张槎街道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大力挖掘美食、龙狮、龙舟等本土特色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张槎故事,擦亮张槎文化名片,打造具有张槎特色的旅游线路,构筑张槎文化自信。 借助此次举办第九届国笋美食文化节的契机,张槎不断深挖本地“食文化”内涵,不断探索文商旅产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师出张槎”城市IP走向全国,重塑千亿工业重镇城市之魂,为打造岭南文脉之城贡献张槎样本。 http://www.chancheng.gov.cn/gkmlpt/content/5/5663/post_5663674.html#47 |